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民族团结是重要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5 月 6 日,中央财经大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形势政策教学、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场有形有感有效的 “京彩” 大思政课。各民族师生齐聚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场域 ——“榴彩园”,开展沉浸式、体验式实践课程,生动诠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展现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中财大育人实践。
同心共植,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5月6日的榴彩园,石榴树新叶舒展,绽放勃勃生机。师生合力种下新苗,种下民族团结之种;培土浇灌,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清理杂草,擦拭文化石,精心呵护民族团结实践场域,让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的信念,在实践与传承中愈发坚实。

主题思政,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5月6日,形势政策课课堂从教室搬到 “榴彩园”,“思政课教师 + 专业教师 + 榜样学子” 共同授课。形势政策课教师聂艳秀,统战部副部长、经济学院副教授梁银鹤,学校第 23 届研支团团长、财税学院博士生禚德铭,19 级预科班学生、经济学院辅导员毕冠华以及 24 级预科班佐合丽・吐逊江从多元角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串起民族团结的生动叙事链。
梁银鹤老师以“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为题讲授主题思政课,深入浅出地阐述了 “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他强调关注边境和边疆地区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双重必要性,并提出应从 “输血” 转向 “输血” 与 “造血” 并重、协同发展。他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学习、实践和志愿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边疆地区的繁荣稳定贡献青春力量。
聂艳秀老师以“三重奏” 的独特视角,解析民族团结的时代课题,解码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她以石榴树为喻,从历史、现在、未来三个维度为同学们讲解民族团结的多元共生智慧、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引导同学们通过数字经济促进经济互融,通过文化交流实现文化交融,通过生态共治守护环境、维护生命共同体,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治理,搭建民族团结的数字桥梁。
禚德铭以个人投身西藏支教的经历,号召预科青年同学投身服务西部,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中贡献力量。毕冠华分享了自己通过参与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乡村社会实践,将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互通链接,将课堂成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的故事。“我的姥爷和他的汉族朋友语言不通却情谊深厚,是我对民族团结最初的印象”,24 级预科班同学佐合丽・吐逊江分享了自己与家人身上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她深情地说:“少数民族学生肩负着新时代民族团结之树的责任,要成为文化交融的桥梁。”

凝心寄语,厚植民族团结思想根基
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毛静、北京学院常务副院长林政在主题活动中寄语青年学生,激励青年传承“石榴籽” 精神,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代言人和实践者。
毛静老师立足“五四” 青年节、立夏节气与民族团结日三个时间节点,向青年学子传递殷切期望。她指出,“五四” 精神凝聚着青年拼搏进取的力量;立夏象征万物蓬勃生长,展现生命活力与希望;民族团结日承载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追求,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这些精神特质是新时代青年不可或缺的品格,也是各民族学生应坚守的精神内核。她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林政老师指出,本次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走出教室,走进“榴彩园”,内容组织与时代同向、与实践同行,是对习近平总书记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的具象化实践,体现了学校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上的探索创新。她殷切寄语,期望同学们以 “石榴籽” 精神为指引,用青春和热血书写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坚定推动者。
三年间,中央财经大学“5.6 民族团结日” 主题教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京彩大课堂”,独具特色、流光溢彩。2023 年,主题教育以 “蒙藏学校行走的思政课” 为载体,带领师生感悟党的民族工作历史发展的脉络;2024 年,着力打造 “榴彩园” 教育场域,为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创设沉浸式空间;今年,民族团结树种植与形势政策实践课持续开展,以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方式,让民族团结教育更加生动。这堂民族团结教育大思政课内涵不断丰富,促进各民族师生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望未来,中央财经大学将继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构建科学完备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引领各民族师生继续携手同行,像石榴籽般紧密团结,为推动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