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
党建专栏
首页 > 党建专栏 > 正文

京彩党建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之首都博物馆研学

发布时间:2023-03-24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市首批列入计划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效,3月17日下午,北京学院直属党支部理论中心组成员、青年党员教师、学生处内派教师以及2022级少数民族预科班全体学生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系列专题讲座,聆听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巍院士讲授“何以中国——探源工程所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的专题辅导报告。


 

“何以中国——探源工程所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的专题辅导报告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四多”、宗旨、设计的时空范围、核心问题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中华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生产发展、社会分工和分化、权力不断加强等方面做出了判断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中国方案。王巍院士介绍了从全国各地如内蒙古赤峰、浙江河姆渡、河南濮阳等多地出土的文物,有力说明了古时中原文化对四周地区的影响。通过南北方玉器及以玉为贵理念的相同说明了在文化的密切交流中,黄河、淮海、长江流域文化区在基本经济特征和基本文化特征上具有了相当程度的共性,表明了各地区出现了较大程度文化趋同的过程。

通过长时间、多方面的研究,王巍院士和他的团队得出了中华文化的特质:“以农为本,重农轻商、土生土长,自成体系、汇聚辐射,百川归海、血缘地缘,有机结合、以玉为贵,将玉比德、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王巍院士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华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文化的永恒瑰宝。当今时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复兴立根树魂。

 

 

文物表达意志,我们从中读出传承;文物静默无声,所以需要我们的探源工程,王巍院士关于中国探源工程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的结合极大地述出了我们悠久文明历史的诉求。青铜沟壑,南来北往,起源于同一个文化的生息竟可在天南地北生根发芽。一个一百年走出千万条路,五百个一百年需要无尽的探源之路,我们的中华文明漫长精彩却又神秘未知。


 ——金蕊 回族


非常有幸聆听了王巍院士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讲座,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向我们介绍了探源工程的目的和成就,还分享了许多珍贵文物的照片和这些文物背后的珍贵故事。我们在领略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厚重的同时,也相当于经历了一次意义非凡爱国主义教育。


 ——陶家荣 瑶族


通过聆听王巍院士的讲座,我收获很多,感触颇深。我了解到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古学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索达到了一个高潮,此后经本世纪初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大力推动,一系列重大成果相继面世。
考古学的理论探索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学说相契合,使得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认识也逐渐成为了中国考古学的共识,并不断被考古新发现、新的研究成果所证实和充实。我认为中华文明探索工程成就显著,但仍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来揭开,所以我们也应提高这方面的意识,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


——娜孜叶尔克·木拉提 哈萨克族


通过这次讲座,我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需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看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我们的精神命脉。学习完这次讲座,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好的认识和认同,增强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文莫然 土族


通过本次专题辅导报告结合首都博物馆实地研学,师生们进一步统一了认识,了解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认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全体中华人民的精神纽带。